智慧城市大家谈 第五期:“大数据时代和地理信息+”发布时间: 2024-07-12 来源:运营管理领域

  

智慧城市大家谈 第五期:“大数据时代和地理信息+”

  马伟,正元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的首席技术官,博士,拥有多年的地理信息和物联网业务应用经验,曾负责多个地市级智慧专项和县级智慧城市项目咨询与顶层设计,在城市治理与地下空间安全信息化建设及数字化转型领域有较多的落地实践项目积累。

  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让我们也可以感觉宇宙、显微镜让我们也可以观测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大数据分析可以反应事物之间的隐形关联关系,让我们做出客观的判断。海量的地理信息正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天然数据矿藏。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深度挖掘包括遥感数据、基础测绘数据、卫星影像数据等地理信息背后的价值,可以从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采样记录中提炼、总结出隐秘而复杂的社会与自然规律。

  欢迎大家来到本期的《智慧城市大家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了正元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的首席技术官的马伟博士,马博士将给我们详细的介绍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现状以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主持人:马伟博士在地理信息行业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那么能否请您先简要谈一下您对地理信息大数据的理解呢?

  马伟:地理信息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数量、质量、性质、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与数据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地理信息最显著的标志。地理信息大数据就是所有地理信息相关海量数据的集合。大数据技术使得地理信息系统进入现代化的数据收集、存储与分析阶段,既能从宏观上掌握地理信息,也能从大数据的变动总结出其发展的新趋势及变化特征,此外,大数据还大幅度提升了地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为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化与精细化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马伟:总体来说,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数据来源更广、数据内容更丰富、数据表达重点更侧重于动态性。首先,二者的数据采集手段不同。传统的地理信息采集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主要的采集手段是测绘遥感,尤其注重几何精确性。而大数据地理信息采集拥有更为丰富和自由的手段,其信息采集手段众多,像传感器网络、消费记录、网络行为等均是大数据地理信息采集的重要手段,更注重非专业性、全面性和实时性,其地理空间信息形态很多是隐式的。数据内容涉及政务信息、自然环境、商业信息、民意调查、社会人口动态流动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信息大量出现,同时,地理信息个性化特征凸显。此外,地表要素的静态描述是传统地理信息的表达重点。而大数据地理信息则强调其动态性,对于移动对象,强调其几何位置的连续表达和其他社会属性的实时变化表达,对于地表要素或区域,强调与其关联的实时属性变化。这其中,很多是社会属性,如人口密度、温湿度、交通状态、空气质量、光照、噪声等主持人:那么具体地讲,大数据技术是如何应用到地理信息行业内的呢?马 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地理信息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每天海量数据的产生增加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分析与整理的难度,并且大数据具有量大且价值密度低的特点,想要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难度也很大。面对这样的难题,作为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大数据平台凭借其对数据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一方面提高了地理信息行业的数据存储效率和信息处理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完全满足对多种类型、非结构化数据的储存要求。此外,大数据和地理信息行业的紧密结合,对数据库提出了具备可伸缩和可扩展的要求。

  主持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地理信息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马博士您能否为我们做一个行业发展前途的分析呢?

  马伟:的确,在机遇方面来说,首先是政府格外的重视地理信息行业,总理曾表示:地理信息行业既是高新技术产业,又与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次,不断涌现的新型测绘信息需求,信息消费已成为内需增长新引擎。此外,,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后,地理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明显提升。这不仅提高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品质,还为新型地理信息服务提供了发展可能。同时呢,也有四大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地理信息内涵的不断延伸。以前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界线已经消失,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给地理信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是产业跨界发展和全民测绘时代的到来。信息数量庞大与不确定性考验着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第三,技术方法通用化使得测绘行为更方便快捷和隐蔽,降低了非法测绘行为的成本,增加了地理信息安全保密的监管难度。最后,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共享更容易,这也增加了信息安全工作的难度,想要保证信息质量将更难,亟须有效的管理机制。

  主持人:对于智慧城市来说,您认为地理信息大数据能够给大家提供哪些具体的服务呢?

  马伟:地理信息大数据可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提供五个方面的云服务,包括云咨询、云应用、云集成、云管理和虚拟化。云咨询可以基于海量地信数据,依托云计算技术,面向未来进行智慧城市专项战略咨询研究。电子邮件、电子地图等都属于云应用。其特点在于按照客户的真实需求即需即用、弹性扩展,灵活,可靠、高效,弹性。

  第三个,云集成,指的是云架构下将信息聚合云端的面向云端业务的集成,包括平台整合、业务整合和云端聚合。这个服务能轻松实现智慧城市资源、业务、信息、组织的融合。政府基于GIS的电子政务系统就属于云集成产品。第四,云管理,指构建云服务管理平台,基于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对管理目标实现全方位、一站式、全周期的多级云资源调度、管理、服务、监控及运营。医院里的智慧医疗项目就涉及云管理系统。最后这个虚拟化就是整合设备厂商的产品方案组合优化,提升客户原有分散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共享等能力。基于以上这5项云服务,地理信息大数据系统能让城市的管控精度提高、管控手段创新、应急效率提升。

  主持人:正元地理信息的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是出于怎样的一个认知?核心理念是什么?

  马伟:我们正元地理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实践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地理时空数据。世界上85%的事务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在智慧城市中更是高达90%的业务和地理空间和时间相关。以地上地下全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融合物联网监控数据、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城市基础数据,形成全空间时空信息大数据。我们提出“地理信息+”的概念,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空间信息泛在服务体系,服务于城市各部门及领域。“地理信息+”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可以为覆盖智慧城市的所有部门及领域提供时空地理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按需提供时空信息服务,这就是空间信息泛在服务体系。

  主持人:您公司的这个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具体的区别,或者说亮点是什么呢?

  马伟:我们的核心优势有三:第一,一体化智慧城市通用支撑平台。基于“正元地球”这一一体化智慧城市通用支撑平台,实现城市大数据的共融共享,形成一点建设、多点支撑的新局面,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管理、交通、政务、环保等各领域;第二,动态获取地下空间数据及三维重构。正元地理信息一直重视在地下空间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是国内首批获得甲级测绘和甲级物探资格单位之一,更有5个下属甲级物探单位支撑业务。公司在全国各地开展了大量地下管线探测及信息化项目,掌握了大量详实、权威的地下空间数据;第三,海、陆、空、地下“四位一体”的空间数据采集。正元地理信息现有从业人员近4000人和数千套高端科技装备。公司业务足迹遍布全国,服务领域覆盖城建、规划、国土、铁路、交通、水利、环保、农林、海洋等各行业,形成了“陆海空地”四位一体地理空间时空数据建设技术优势,锻造以数据驱动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理念的联合解决方案。

  主持人:您认为,若想将正元地理大数据平台这样的地信大数据产品在城市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软硬件建设呢?

  马伟:尽管各个城市大数据治理模式不完全一样,但是政府在应用大数据实现城市治理创新上具有一些共性。首先,建设健全数据共享和开放的城市环境。在大数据应用到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参与主体众多,城市治理需要政府在数据公开和隐私保护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这首先要求政府与政府之间消除数据分割的现象,此外,政府数据要面向社会开放,这也是社会共治的基础性要求。第二,明确各主体单位的职责。一种原因是为了加快城市治理创新的效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大数据治理涉及的系统多、部门广、技术复杂,平台建设难度大,仅凭借技术方法还远远不足,政府应交由权威部门牵头,有效推进,做到统筹兼顾。第三,培养精通业务与技术的复合型大数据人才。大数据治理的过程中涉及的行业众多,政府应着重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同时还需要借鉴像纽约、芝加哥、新加坡等城市的经验做法,引进有着非常丰富经验的大数据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第四,数据融合是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政府数据资源融合在大数据环境下需要一个完整的基础体系,建立强大的数据中心、网络通信设施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对已有部门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整理,实现政府内不同数据库的有效融合。

  主持人:好,再次感谢马博士作客我们栏目,并对地理信息大数据做出专业解读。智慧化、精细化的城市治理是城市持续不断的发展的必然需求,让我们共同期待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能够为共多的城市提供智慧化精准服务,谢谢各位。

  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元地理信息”)正元地理信息创立于1999年,隶属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国有大型地理信息骨干企业,是国内较早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探讨研究、开发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长期致力于空间地理信息开发利用和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培育形成了基础地理信息应用、地下空间信息化、市政设施安全和智慧城市等核心业务,具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服务、地上地下全空间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近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姜江接受了光明网理论频道专访。姜江认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不仅是对过去发展的策略的延续和升华,更是对实践积累的深刻总结,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支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全面理解和精准把握《指导意见》的时代背景和内在逻辑,对于扎实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