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工智能挑战人才培养有方案发布时间: 2024-04-04 来源:智能计算领域

  加快发展新一代AI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但人才短缺慢慢的变成了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

  我国高校应当如何主动应对,为AI创新发展提供科技与人才支撑?又如何更好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6月20日,国育智库大讲堂第十八期直播讲堂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作题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形势与教育应对思考》专题讲座。

  当前,人工智能人才短缺在全球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我国尤为严重。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总体部署中,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四大主要支撑之一。

  高质量人工智能人才需要一个系统性和多学科、多技能的综合培养。企业所最需要的AI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最主要还要靠大学和教育机构来完成。教育部《高等学校AI创新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2020年前要在全国建立50所人工智能学院,并且要在5年内为学校培养500位授课教师与5000位专业学生。2017年以来,国内高校已经开始加强学科建设及布局,目前已有至少18所大学宣布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现在大学AI师资短缺可能要比产业界人才短缺还要严峻。短期内要加强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协同育人,借助产业界高层次人才力量,从一定程度上补充大学师资不足。另外,要加强引进国外高水平AI人才到国内大学任教,这将对大学AI人才培养发挥很大提升和带动作用。

  4月11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正式发布“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项目,面向高校推出人工智能专业学科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

  项目内容包括建立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师资、研发新形态教材、建设应用创新中心、建设数字化实验项目及教学资源库等,并计划

  ◪ 2-3年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高校,部署以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中心为核心载体,建设人工智能类专业资源体系内容。

  ◪ 2018年,将遴选30所合作院校成为首批“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项目试点院校。

  ◪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组建项目管理委员会、人工智能产教联盟,围绕战略资源导入、核心节点建设、协同创新机制、质量保障与认证评价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

  当前AI发展表现出明显多层次性,可产业化技术与探索阶段技术并存,总体上看,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尚处初期,理论上还有待取得重要突破。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场百米冲刺,无法单纯依靠社会需求的热情和产业界的投入推动,人工智能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跨越就像是一场3000障碍赛,在未来十几、二十几年中,有大批理论和技术难点需要攻克,这就需要产学研各界共同努力、协同创新。

  《计划》提出,要发挥大学在人工智能的前沿理论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加快推动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产学研协同将是推动我国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模式。

  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世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都在积极与各大学联合,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优势互补增强理论攻关和技术研发能力。

  未来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将会对产业和经济形态带来深刻变革,也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带来影响:一部分简单、重复、危害性工作将由人工智能完成;大部分岗位将通过人机协同方式实现智能化;各种类型的新岗位将伴随人工智能发展而大量出现。

  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将开启庞大新就业空间,数据类工作岗位以及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就业将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带动下随之增长。

  而受益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改进,带来物质产品进一步丰富及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类文化类服务类产品的需求将会增长,第三产业会成为新的就业增长领域。

  学校人才教育培训需要适应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发展新趋势,扩展一些专业和人才培养规模,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相关专业等。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正在快速落地,在课堂教学、考试测评、教学管理等多个教学环节都出现了智能化探索案例,未来也将对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和教育方法带来深层次变革。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优秀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教学方法建模,形成智能教育产品推广到边远地区和教育资源欠缺地区,减少地区教育资源差异。

  人机协同将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工作模式,作业批改、问题解答等任务将由智能助手完成,减轻教师负担,使其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培养其创造力。

  通过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针对性制定不同学习方案,个性化教育将大规模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催生出一大批用于教育的智能硬件,虚拟现实(VR)、智能可穿戴等新技术都将改变教学的体验。

  校园里不同场景数据的打通,各类智能化设施的应用,都将有助于分析学习习惯、提前发现心理异常、防控安全事件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校园生活、分班排课、图书馆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都将为学生构建更便捷高效和更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空间。

  李修全表示,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多尚处探索阶段,但其在知识处理能力上极具潜力并将对教育带来深远影响,学校对这些技术的积极利用将有助于变革传统上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理念,升级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加快构建创新型人才教育体系。